移动互联网下的传播

作者:新闻动态      浏览:89        时间:2019-01-03

内容生产者:大众生产内容

在传统媒体时代,内容的生产方一般是机构。具体生产者是机构从业人员或者外请专家。

1991年由葛优等主演的热播剧《编辑部的故事》,讲的是《人间指南》杂志社几个编辑们的趣事,杂志社的选题、稿件都需要经这几位编辑的手,最后由主编定夺。2001年开播的《百家讲堂》邀请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,向大家普及优秀的传统文化,使一大批优秀学者的知名度大大提升。热播剧中的编辑、主编及《百家讲堂》中的学者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生产者。

互联网传播

到了互联网时代,BBS这类论坛媒体兴起,有写作功底的个人也可以直接在媒体上发声、成为媒体内容的生产者,以下案例就颇具代表性。

1997年10月31日,大连金州体育场,中国队以2∶3的成绩惜败卡塔尔队,倒在第六次冲击世界杯的路上。赛后一位叫“老榕”的网友凌晨写了一篇稿子,他当时觉得投给报社太麻烦,就发布在叫四通利方(后更名为新浪)的体育论坛上。这篇《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》48小时内点击破数万(当时全国互联网网民才62万),堪称最早的互联网“爆文”。作为这篇文章的原创作者,“老榕”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者。

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,内容生产者更加多样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。从微信公众号主打的“再小的个体,也有自己的品牌”,到快手的“记录世界记录你”,这些社交媒体软件都鼓励普通大众生产内容。

艺术家安迪·沃霍尔在20世纪60年代预言:“在未来,每个人都可以成名15分钟。”生产权进一步释放后,“人人皆可为生产者”已经得到充分展现,“papi酱”“六神磊磊”“陈翔六点半”等“草根明星创作者”不断涌现。

传播媒介:万物皆媒传播工具

媒体传播需要载体,媒体传播的载体就被称为媒介。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说过,“媒介就是传播过程中,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。”

很难想象曹雪芹写下73万字的巨著《红楼梦》时,如果还没有发明造纸术,那么大众传阅起来会有多艰难。随着技术的进步,传播工具不断创新,我们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媒的时代。

早期,人类通过动作、表情、喊话等原始方式传递视觉信息或声音信息。例如,古代边防军事通信依靠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烽火通信,一旦发现有敌情,士兵就会点燃笼中干柴,借助烟火向下一个烽火台的人示警。

之后,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,让有形媒介承载的内容信息量得以极大丰富。

1922年,随着无线电的发明,广播开始出现,声音得以突破距离的传播限制。之后,电视的出现使声音和图像得到整合,形成新的媒体形式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媒介又发生了新变化。《数字化生存》的作者尼古拉·尼葛洛庞帝把世界分为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。在此之前,报纸通过原子传播,也就是在现实世界传播。而在互联网时代,传播的媒介变成了比特(Bit),即计算机语言中的二进制数字。

当然,比特世界也在进化,早期的PC互联网时代,门户网站、论坛涌现,当时国内四大门户网站——新浪、网易、搜狐、腾讯风生水起。后来移动互联网出现,手机端各类App——今日头条、抖音、快手等,开始占据大家视线。

这两年智能硬件、物联网开始兴起,硬件和软件也开始交融,比如亚马逊推出的智能音箱Echo、苹果推出的Apple Watch等就是软硬件交融的产物。某种意义上,我们已经进入了万物皆媒的时代。

免费解决方案获取

您只需要联系我们客服,并沟通您的需求,我们将会为您量⾝定制⼀套解决⽅案

立即获取

服务热线 025-82077198

  • 项目咨询

  • 方案报价

  • 行业解决方案咨询

华科互动